兰州大学图书馆的历史可追溯到1909年,1913年以清代贡院遗留的“观成堂”为书库,“至公堂”为阅览室,1946年以后修建二层独立馆舍一座,名曰“积石堂”,面积1616平方米,1962年建成7800平方米图书馆楼。1998年5月,香港邵逸夫先生捐助部分款项,国家教育部批准立项扩建盘旋路校区图书馆,面积达22000平方米(简称中心馆),2005年9月建成面积38000平方米的榆中校区图书馆(简称校区馆),总建筑面积达60000平方米。
图书馆是全国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之委员馆,CALIS(China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ystem,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甘肃省中心,CASHL(China Academic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Library,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西北区域中心,CADAL(China Academic Digital Associative Library,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甘肃省服务中心,教育部综合类查新站,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国图书馆学会第八届理事馆,中国索引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高校机构知识库联盟理事单位,甘肃省情报学会副理事长单位,甘肃省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单位,甘肃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甘肃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馆及秘书处所在馆。同时为全国医学文献检索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全国高等院校医药图书馆协会委员单位、中华医学会医学信息学会甘肃省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和全国医学文献资源共享网络省级中心。亦为中国图书馆学会与甘肃省图书馆学会授予的全国阅读推广示范基地与省级阅读推广示范基地。
中心馆与校区馆实行“统一管理,业务延伸”的管理模式。图书馆加强全校文献资源建设与服务的整体性规划,形成全校“图书馆+学科分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协同保障与服务体系。全馆设文献采编部、数字资源发展部、信息技术部、文献流通一部、文献流通二部、信息空间服务部、情报研究咨询部(科技查新中心、信息素养教育中心)、党政综合办公室8个业务部门(中心)。现有在编工作人员108人。
按照保障教学科研、保证重点、保持特色、协调发展的原则,逐步形成了文献总量丰富、类型完备、布局合理、特色显明、保障协同的文献资源体系。截至目前,拥有纸质文献344余万册(件)、音像资料2000余种,年订购中外文印本报刊3000余种,中外文电子数据库 100多个。涵盖理、工、农、文、史、经、哲、法、教育、管、医等十一个学科门类。馆藏文献在文史古籍、自然科学、医学、外文权威检索期刊收藏上系统完整,具有特色。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丛书集成、中华文史论丛、中国边疆丛书和方志丛书,还有较多考古图籍和金石甲骨文字著述;善本书有《皇明经世文编》等200余种。建成了兰州大学机构知识库(IR),开展了“兰大文库”、“学位论文”等特色资源征集、保存与数字化工作,设立了西北地方边疆文献中心,不断完善自建特色数据库,基于CALIS/CASHL/CADAL平台开展了资源建设与区域服务推广,广泛接受社会捐赠,积极参与国内外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协作共享。
近年来,紧密结合学校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的目标,面对资源建设环境、信息服务环境与用户需求环境变化的新态势,图书馆继承和发扬百年兰大的优良传统,努力打造“特色化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高水平的文献信息服务体系和专业化的文献信息队伍”,不断创新与深化服务。基础服务得到保障。全馆每周自习区开放时间 105 小时,借阅工作平均每周 80.25 小时。设有阅览室(书库)24个,读者阅览座位5500多席。服务模式不断创新,“图书馆一小时讲座”、“4•23全民阅读——书香兰大活动”、“兰州大学信息素养大赛” 等已成为品牌项目;移动图书馆服务、微博微信服务、IC服务深入开展。情报研究工作逐步深化,形成年度《兰州大学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分析报告》、《兰州大学科学研究态势分析报告》、《兰州大学专利分析报告》等研究产品,为学校的学科建设评估和科研管理决策咨询提供有效支撑。科技查新工作稳步提升,用户培训与信息素质教育稳步开展,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等工作卓有成效。科研工作持续推进。2005年迄今,馆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译文近300篇;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甘肃省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科技部、省教育厅、中央高校科研专项基金及校内科研项目10余项,馆内科研项目70余项,年CSSCI发文量持续增加,推动了业务转型与服务提升。
兰州大学图书馆将“以职业所积累的智慧提供多样化、专业化和用户满意的服务,融入每一位学生的成才、每一位教师的发展和学校各项工作的进步中,实现图书馆的职业价值和社会声望”作为使命,秉承“专业智慧,细节服务”的馆训,以兰州大学“双一流”建设为契机,不断探索和完善具有地域特色与学科优势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提升面向用户的个性化、增值性服务能力,培育高显示度的科研成果,提升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水平,成为兰州大学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的信息支撑平台、信息素质教育和情报研究咨询中心、兰州大学精神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基本情况】兰州大学档案馆成立于1988年3月,为处级建制。设综合管理室、业务指导室两个科级机构。
现有馆库面积1433平方米。现有馆藏13.9万余(卷)件。馆藏有自1908年以来兰州大学各个时期的档案:由历史档案汇集(立档单位:甘肃法政学堂、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兰州中山大学、国立兰州大学、国立甘肃学院、西北医专)、甘肃省草原科学研究所、兰州医学院、兰州大学4个全宗组成;内容分为历史、党群、行政、教学、科研、基建、设备、出版、外事、财会、产品、实物、声像等门类;有纸质、感光片、磁盘、光盘等载体形态,数量丰富,结构合理。
【馆 藏】兰州大学档案馆收藏有宣统二年的毕业文凭、著名生物学家、教育家、国立兰州大学校长辛树帜先生手稿、建国初西北军政委员会接管兰州大学的命令、著名历史学家赵俪生先生手稿、中科院院士秦大河博士、中科院院士、第三世界院士郑晓静博士、中科院院士涂永强博士学位材料、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水均益以及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的学籍档案;收藏有兰州大学在有机化学、理论物理、原子核物理、敦煌学、西北人口、冰川、沙漠、西北开发等学科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成果材料;收藏有毛泽东主席与兰州大学校长江隆基合影、朱德委员长与我校校学生合影以及江泽民、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李政道、杨振宁等著名科学家来校讲学的照片、题词;收藏有赵朴初、李恒滨、秦理斌等著名书法家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利用情况】依托丰富的馆藏,年均利用人次4000以上,为学校发展和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的档案信息。
【编研情况】截止2006年,编有《兰州大学历任校领导简介》、《兰州大学组织机构年表》、《兰州大学医学院大事记》、《兰州大学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文件资料目录汇编》、《兰州大学博士生导师资料汇编》、《兰州大学院士、国家教学名师风采录》等30余项档案编研成果。
兰州大学档案馆安装有自动防盗监控报警及自动消防报警、数码拍摄、复印、扫描等现代化设备,正在逐步建设自动化检索体系,逐步实现档案数字化。
【荣誉奖励】兰州大学档案馆分别于1990年、1994年、2000年、2004年被甘肃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档案局评为“全省档案工作先进单位”。2010年通过甘肃省机关档案规范化管理省特级测评。
由于兰州大学校领导的关怀与支持,档案馆的各项建设日益发展,全馆人员正信心百倍地为建成兰州大学重要档案的保管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档案信息资源利用中心,为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服务而奋斗。
校史馆博物馆于2003年开始筹建,计划于2008年年底开馆试运行。校史馆博物馆筹建理念:建成一个展示兰大风貌、宣传兰大精神的平台;建成一个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西部历史文化及丝绸之路文化的平台;建成一个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平台;建成一个为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服务的平台;建成一个体现学校建设水平的平台。
校史馆博物馆筹建办全面负责两馆的各项筹建工作、文物及藏品的征集工作、校史编写、研究工作、管理工作及配合做好学校百年校庆的相关工作。具体包括:
一、筹建工作:
1.筹建规划:全面制定校史馆博物馆筹建办工作规划。
2.建设工作:配合基建处做好校史馆博物馆的建设工作。
3.陈列布展:在校史馆博物馆专家委员会指导下,完成校史展、西北少数民族展、西北民俗展、西北历史文物展、自然生命展的陈列布展工作。
4.模型制作:按照学校要求,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制定校园模型制作方案,并尽快组织实施,完成校园模型的制作。
5.维修保护工程:启动至公堂等三座古建筑的维修和保护工程,做好分步实施工作。
6.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努力完成数字化博物馆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二、征集工作
继续做好校史资料的收集工作,积极寻求广大师生、校友及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不断充实、丰富校史资料;做好博物馆藏品的补充征集工作,寻求多方支持,加强与其他博物馆的联系,努力做好博物馆的文物调拨工作;牵头组织对校内藏品进行整理。
三、校史编写
组织校史编纂工作,全力做好《兰州大学百年校史》上、中、下编和医学编的资料补充、编写和修改、定稿工作;完成《兰州大学百年人物志》、《兰州大学百年图史》、《兰州大学百年大事记》、《兰州大学百年校史重要资料汇编》、省新闻出版局统筹策划的《兰州大学史话》的资料补充、编选、图片处理、修改、定稿和打印、出版工作。
四、研究工作
积极开展校史研究;以博物馆为平台,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五、管理工作
1.队伍建设:做好校史馆博物馆队伍建设工作。
2.加强学习: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尤其是各种文物法规的学习。
3.制度建设:结合学校实际,依据有关法规,制定两馆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实现各项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六、配合做好学校百年校庆的相关工作。
七、完成学校交办的其他工作。
兰州大学机构知识库是图书馆建设的旨在支撑全校知识资产管理与服务的基础平台系统。目的是收集并保存我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学术成果、教学资源与智力成果,提供知识资产的存档、管理、发布、检索和开放共享服务。本系统收录类型为: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专著索引、译著索引、研究报告、专利索引、科普文章、年报、教学视频、ppt课件等。